东北大学《分析化学》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K2Cr2O7
B.Na2S2O3
C.Zn
D.H2C2O4·2H2O
2.下列情况中引起系统误差的是()
A.A)、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B.B)、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C.C)、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D.D)、试剂中含有被测物质
3.以下有关EDTA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度高时,EDTA可形成六元酸
B.在任何水溶液中,EDTA总以六种型体存
C.pH值不同时,EDTA的主要存在型体也不同
D.在不同的pH值下,EDTA各型体的浓度不同
E.EDTA的几种型体中,只有Y4-能与金属离子直接配位
4.用EDTA滴定Mg2+,采用铬黑T为指示剂,少量Fe3+的存在将导致()
A.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以致无法确定终点
B.在化学计量点前指示剂即开始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
C.使EDTA与指示剂作用缓慢,终点延长
D.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
5.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若有干扰元素的共振线与被测元素的共振线重叠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A.将使测定结果偏高
B.将使测定结果偏低
C.产生的影响无法确定
D.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6.原子吸收线的轮廓由以下那种指标表征()。
A.中心频率、吸收线半宽度
B.峰值吸收系数、中心频率
C.峰值吸收系数、半宽度
D.辐射频率、透过光强
7.相同质量的Fe3+和Cd2+[Ar(Fe)=55.85,Ar(Cd)=112.4]各用一种显色剂在同样体积溶液中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前者用2cm比色皿,后者用1cm比色皿,测得的吸光度相同,则两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A.基本相同
B.Fe3+为Cd2+的两倍
C.Cd2+为Fe3+的两倍
D.Cd2+为Fe3+的四倍
8.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
B.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比
C.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D.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9.以K2NaCo(NO2)6形式沉淀,再用KMnO4滴定以测定K+,采用的滴定方式属于()
A.直接滴定
B.返滴定
C.置换滴定
D.间接滴定
10.滴定度是指()
A.与1mL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物的质量
B.与1mL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物的物质的量
C.与1mL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物的量
D.与1mL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物的摩尔数
E.与1mL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物的基本单元数
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的强度减弱。
12.晶体膜电极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晶体膜只让特定离子穿透而形成一定的电位。
13.色谱的塔板理论提出了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速率理论则指出了影响柱效的因素。
14.KOH只能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15.色谱法中,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16.气液分离的机理是基于组分在两相间反复多次的吸附与脱附,气固色谱分离是基于组分在两相间反复多次的分配。
17.用总离子调节缓冲溶液(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故在所有电位测定方法中都必须加入TISAB。
18.在偏差的表示中,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一样合理。
19.测定溶液的pH通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原因是由于缺乏标准的pH溶液。
20.气相色谱分析中,根据速率理论方程可知,分子扩散项与载气的流速成正比,传质阻力项与载气的流速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