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刑事诉讼法学》22春在线作业1-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 )提审被告人。
A.可以
B.应当
C.对死刑立即执行
D.对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可以
答案:B
2.下列内容中属于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不同点的是
A.裁判是否发生法律效力
B.保证法院裁判正确
C.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
D.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答案:A
3.某县法院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受贿案件进行审杏后,发现虽然起诉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但检察院尚未移送赃款赃物等实物证据。此时,法院做出的决定应当是
A.决定开庭审判
B.因移送的证据材料不充足,决定不开庭
C.通知检察院补充移送相应的实物证据,检察院移送后,冉决定开庭审判
D.通知检察院补充移送相应的实物证据,检察院仍然不移送,再决定不开庭审判
答案:A
4.被告人的近亲属提出上诉 ,应当取得
A.人民检察院同意
B.原审人民法院同意
C.被告人同意
D.被告人所在单位同意
答案:C
5.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应当
A.10日内作出决定
B.15日内作出决定
C.1个月内作出决定
D.2个月内作出决定
答案:C
6.在我国,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有权审查决定的机关只能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国家安全机关
答案:B
7.共同管辖问题上发生推诿,原则上应由( )管辖。
A.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
B.主要犯罪地人民法院
C.居住地人民法院
D.最先接到诉状的人民法院
8.A 地区所属甲县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可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是
A.甲县人民检察院
B.与甲县平级的乙县人民检察院
C.与A地区检察院相毗邻的B地区检察院
D.A地区检察院
9.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抗诉的,在上诉期满后( )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
A.5
B.10
C.7
D.3
10.某监狱管理人员赵某因囚犯黄某顶撞,而指示另一囚犯贾某殴打黄某,致其伤残,黄某可以提出刑事赔偿请求的对象是
A.某监狱管理人员赵某
B.贾某
C.监狱管理机关
D.监狱管理机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1.报请死刑复核的报 告应当包括的内容有
A.案由
B.案情
C.审理过程
D.判决结果
12.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 ,可以作出
A.提起公诉的决定
B.不起诉的决定
C.免予起诉的决定
D.撤销案件的决定
13.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有
A.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有要求检察院通知其立案的权利
B.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有申诉的权利
C.对已生效的判决有申诉的权利
D.对一审判决不服有上诉的权利
14.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其应当遵守的规定时,可以对其采取的措施有
A.没收保证金
B.逮捕
C.重新交纳保证金
D.监视居住
15.确定专门管辖的主要依据有
A.犯罪的目的是针对专门业务的
B.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涉及专门业务领域
C.犯罪主体是专业人员
D.犯罪地在专门业务系统管辖区域之内
16.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包括
A.司法工作人员到证人所在单位进行询问时,要求其出示公安司法机关证明文件的权利
B.按照自己知道的案件情况提供证言的权利
C.在侦查期间要求对自己的姓名保密和在整个诉讼阶段对自己报案、举报的行为保密的权利
D.向公安司法机关要求补偿因到庭作证所支付的费用及减少的劳动收入的权利
17.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自诉案件有
A.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或检察机关不 予 追 究 的
B.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C.所有的自诉案件
D.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18.下列人员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享有申请复议权的有
A.当事人
B.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C.鉴定人
D.翻译人员
19.使用中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具体包括的内容有
A.公安司法机关在涉外刑事诉讼中使用中国通用的语言进行讯问、询问等调查工作和法庭审判工作
B.公安司法机关在涉外刑事诉讼中应当用中文制作有关诉讼文书
C.公安司法机关在涉外刑事诉讼中应当为外国籍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D.公安司法机关在向外国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诉讼文书时,送达的文书内容以中文文本为主
20.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后,对于下列各种处理决定中应用裁定的有
A.维持原判的
B.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
C.违反法定诉讼程序,依法应当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
D.变更原判的
21.根据证据法学理论,刑事诉讼证明具有下列特点
A.刑事诉讼证明的任务是查明刑事案件的真实情况
B.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就是反复认识案情的过程,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相统一的过程
C.刑事诉讼证明是在特定的诉讼形式下,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证明活动
D.刑事诉讼证明过程包括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认定并得出结论的全部活动
22.下列 案件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有
A.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的案件
B.所有的自诉案件
C.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D.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
23.言词证据是通过人的陈述以语言形式来反映证据事实的证据种类,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有
A.证人证言
B.被害人陈述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D.鉴定结论
24.下列案件中应当不公开审理的有
A.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B.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C.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D.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
25.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可以作出
A.提起公诉的决定
B.不起诉的决定
C.免于起诉的决定
D.撤销案件的决定
26.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赋予人民法院以下职权
A.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监视居住
B.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通缉
C.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
D.收缴和处理赃款、赃物及其擎息
27.下列由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决定是否应当回避的人员有
A.本检察院的检察长
B.同级公安机关的负责人
C.本检察院的检察人员
D.检察委员会的委员
28.原判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情形有
A.适用法律不当
B.定性定罪错误
C.量刑过轻过重
D.不符合有关领导意图
29.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有 如下权利
A.委托代理人
B.提起反诉
C.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
D.要求司法机关采取保全措施
30.刑事诉讼中口供具有证据价值,表现为
A.口供是认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的基础
B.可以全面认识案情,防止偏听偏信
C.可以获得其他证据材料与犯罪线索
D.可以验证其他证据的可靠程度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31.独任庭是由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一人独任审判案件的审判组织形式。
32.审判公开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但不允许新闻媒体采访和报导。
33.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34.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如果被告人不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5日内,将全部案卷材料报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5.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36.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诉人提起自诉的案件进行初次审判时所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37.被害人陈述,是指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就其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事实和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所作的陈述。
38.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9.辩护人是具有独立地位的诉讼参与人,是独立执行辩护职能的诉讼主体,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
40.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3日内,应当将说明情况书面答复人民检察院。
刑事诉讼法学》22春在线作业2-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国家进行刑事赔偿,主要的方式是
A.支付赔偿金
B.返还财产
C.恢复名誉
D.赔礼道歉
答案:A
2.下列 案 件 中 ,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案
B.隐瞒不报境外存款案
C.非法拘禁案
D.侮辱诽滂案
答案:A
3.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况是
A.被告人脱逃,使案件长期无法审理
B.被告人死亡
C.需要重新鉴定或勘验
D.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显著轻微
答案:C
4.有权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司法行政机关
答案:A
5.可以被人民法院指定担任辩护人的人员是
A.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
B.人民团体推荐的人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答案:A
6.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的期限是
A.自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20 日以内
B.自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15日以内
C.自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10日以内
D.自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7日以内
答案:D
7.当事人对生效裁判提出申诉后,原裁判
A.不能停止执行
B.可以停止执行
C.应当变更执行
D.应当停止执行
8.下列人员,没有上诉权的是
A.自诉人
B.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
C.证人
D.被告人
9.上下级法院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A.领导关系
B.协同关系
C.监督关系
D.合作关系
10.在下列机关中,有权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是
A.人民法院
B.劳教机关
C.公安机关
D.司法行政机关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1.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对被告人执行监视居住的有
A.当地公安派出所
B.受委托的乡政府
C.受委托的被告人的所在单位
D.被告人近亲属
12.下列案件中 ,只能由审判员3人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的有
A.基层法院管辖的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第一审案件
B.中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C.高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D.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13.使用中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具体包括的内容有
A.公安司法机关在涉外刑事诉讼中使用中国通用的语言进行讯问、询问等调查工作和法庭审判工作
B.公安司法机关在涉外刑事诉讼中应当用中文制作有关诉讼文书
C.公安司法机关在涉外刑事诉讼中应当为外国籍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D.公安司法机关在向外国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诉讼文书时,送达的文书内容以中文文本为主
14.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可以作出
A.提起公诉的决定
B.不起诉的决定
C.免于起诉的决定
D.撤销案件的决定
15.下列由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决定是否应当回避的人员有
A.本检察院的检察长
B.同级公安机关的负责人
C.本检察院的检察人员
D.检察委员会的委员
16.在刑事诉讼中,应从以下方面对视听资料进行审查判断
A.视听资料的来源
B.视听资料的制作过程
C.视听资料是否被伪造、篡改
D.视听资料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17.合 议 庭评议要解决的问题有
A.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行为能否成立
B.应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
C.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如何解决
D.对有数罪并罚情况的应如何定罪量刑
18.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的工作有
A.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B.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未委托 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C.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D.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大陆法系主要是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B.纠问式诉讼当中司法与行政往往是合一的
C.混合式诉讼在审判阶段基本上体现了纠问式诉讼的特点
D.纠问式诉讼当中被告人只是诉讼的客体
20.下列叙述中对于证据关联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A.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必然的客观联系
B.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关联性的存在是证据具有证明力的关键
C.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以及联系的紧密强弱程度
D.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关联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1.在刑事诉讼中,专门适用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原则有
A.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B.有权获得辩护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分别看管
2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能够行使侦查权的有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军队保卫部门
23.下列情形不属于送达范畴的有
A.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递交申诉书
B.被不起诉人不服不起诉决定向检察院递交申诉书
C.被判刑人向司法机关递交申诉书
D.二审法院向被告人送交判决书
24.根据司法协助的相互性特点和我国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实际情况,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有
A.我国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
B.我国人民检察院和外国检察院
C.我国公安机关和外国警察机关
D.我国的监狱部门和外国的监狱部门
25.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特点有
A.客观性
B.抽象性
C.法律性
D.相关性
26.狭义的物证对案件起证明的根据是
A.存放的地点
B.记载的内容
C.外部特征
D.物质性能
27.人民检察院自行立案侦 查的刑事案件有
A.贪污贿赂罪
B.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C.危害国家安全罪
D.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
28.被告人居住地包括
A.户籍所在地
B.居所地
C.工作所在地
D.学习所在地
29.在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应注意
A.审查证人证言的来源
B.审查证人与案件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有无利害关系
C.审查证人证言是否受外界的于扰影响
D.审查证人证言的内容是否合乎情理、符合逻辑、有无矛盾
30.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有
A.高级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基层人民法院
D.人民法院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31.转交送达,是指直接送达文书有困难的,委托收件人所在地司法机关代为送达。
32.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对该案进行的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制度。
33.补充侦查应当在 1个月以内完毕。补充侦查以三次为限。
3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拘留的人,都必须在拘留后的12小时内进行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35.惩罚犯罪分子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统一任务的两个方面。
36.犯罪嫌疑是指公诉案件中,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以前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
37.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38.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两次。
39.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是刑事诉讼法的根本目的。
40.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有权自立案之日起,委托诉讼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