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语文学科教学论》在线作业1\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是指在语文教学进行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 评价。
A.初始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C
2.( )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A.阅读
B.理解
C.鉴赏
D.分析
答案A
3.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 的( )。
A.阅读态度
B.阅读习惯
C.阅读情感
D.阅读观
答案B
4.提 倡 学生自主拟题,少写( )。
A.话题作文
B.情境作文
C.材料作文
D.命题作文
答案D
5.( )是阅 读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的主要标志。
A.感知能力
B.分析能力
C.理解能力
D.鉴赏能力
答案C
6.十分重视“ 诗书教化”的教育家是
A.朱熹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答案C
7.提倡学生自主拟 题,少写( )。
A.话题作文
B.情境作文
C.材料作文
D.命题作文
8.( )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使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切实掌握语文知识和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 和。
A.语文教学设计
B.语文教学评价
C.语文教学实施
D.语文教学方法
9.( )合编的《 国文百八课 》,是当时很有特色的一套初中语文课本。
A.夏丏尊、叶圣陶
B.朱自清、叶圣陶
C.黎锦熙、王森然
D.夏丏尊、黎锦熙
10.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认为学习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 联结。
A.布鲁纳
B.桑代克
C.加涅
D.泰勒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1.一般报告或论文的框架为:( ).
A.前置部分
B.摘要部分
C.后置部分
D.主体部分
E.后记部分
12.语文教师人 格品质包括:( )
A.责任心
B.自我意识
C.焦虑
D.挫折忍受力
E.情绪
F.对学生的期望
21.语文教学设计的程序 包括:
A.确定教学目标
B.处理教学内容
C.构思教学过程
D.选择教学方法、手段
E.与学生对话
F.设计练习、编写教案
14.( )并 列成 为语文课程五大板块。
A.综合性学习
B.识字与写字
C.阅读
D.语文知识
E.写作
F.口语交际
15.应用 文 体 包括( )等等。
A.书信
B.调查报告
C.广告
D.说明文
E.合同
F.总结
16.改写指导课 的改写方式包括:( )。
A.改命意
B.改人称
C.改文体
D.改语言
E.改结构
17.写作能力包括( )。 .
A.观察能力
B.表达能力
C.理解能力
D.评价能力
E.思考能力
18.剧本阅读 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A.引导学生认识剧本的体裁特征
B.引导学生阅读剧本
C.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D.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
19.五经包括 :( ).
A.《诗》
B.《乐》
C.《书》
D.《礼》
E.《易》
F.《春秋》
20.确定 探究 主题可以从以下途径( )进行。
A.课堂扩展式
B.生活诱发式
C.资源开发式
D.学科联系式
21.语文教科书的四个系统分别是 .( )。
A.课文系统
B.注释系统
C.助读系统
D.作业系统
E.知识系统
22.语文教师导入技能应 该( ) 。
A.总结所学知识
B.引起学生的注意
C.设置问题情境
D.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E.激发学习兴趣
23.说明文教学主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A.说明的对象
B.说明理由
C.说明的方法
D.说明文的语言
E.说明的顺序
24.语文教师人格品质包 括:
A.自我意识
B.责任心
C.情绪
D.对学生的期望
E.焦虑
F.挫折忍受力
25.语文教师讲解技能构成:( ).
A.对象分布
B.语言表达
C.使用例证
D.过渡和衔接
E.进行强调
F.获得反馈
26.语 文 教 学 方法选择的依据是:( )。
A.教学规律和原则
B.教学目标与任务
C.教学内容
D.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条件
E.教师素质
F.学生特点
27.智力因素包括( )等基本 因素。
A.注意力
B.意志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E.思维力
F.想象力
28.观察具 有( ) 三个特点。
A.主动性
B.研究性
C.理解性
D.系统性
29.文学 作品 体裁主要包括( )等。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剧本
E.传记
30.一般报告或论文的 框架为:( )
A.前置部分
B.摘要部分
C.后置部分
D.主体部分
E.后记部分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31.论据 是 作 者 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32.口语比书面语具有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口耳相传仍然是人们 交际的主要渠道。
33.语文新课 程倡导形成性评价和量化评价。
34.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与教师都是活动的主 体。
35.是非式提问指教师故意提出错误的命题,就此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 注意并深入思考的提问方式。
36.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在要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 的 培 养。
37.语文学科教学论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的历程 。
38.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特别体现出语文教学综合性和社会性的特 点。
39.难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4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 施的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论2022年春学期在线作业2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有“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教育思想。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2.( )是 按照某种关系排列的事件或生活过程。
A.环境
B.矛盾
C.情节
D.形象
3.在( )语文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变,逐渐从“经学”、“史学”、“伦理学”等转到了“中国 文学 ”的轨道上来。
A.当代
B.近代
C.现代
D.古代
4.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是( )提出的。
A.巴班斯基
B.杜威
C.叶圣陶
D.钱梦龙
5.( )合编的《 国文百八课 》,是当时很有特色的一套初中语文课本。
A.夏丏尊、叶圣陶
B.朱自清、叶圣陶
C.黎锦熙、王森然
D.夏丏尊、黎锦熙
6.( )是语文教育史上贡献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语文教育家 。
A.孔子
B.叶圣陶
C.朱熹
D.陶行知
7.真 正的 阅 读是从( )开始的,它是阅读的核心。
A.感知
B.认读
C.分析
D.理解
8.( )大力提倡新文学,并积极主张变法。他在《变法通义》中所论述的学校、科举、师范、文字等内容都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 系。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陶行知
9.( )是 一 种 阅 读 方法,是进行阅读训练的第一基本技能。
A.理解
B.鉴赏
C.朗读
D.分析
10.( )是阅 读 能 力的核心,是阅读的主要标志。
A.感知能力
B.分析能力
C.理解能力
D.鉴赏能力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1.作文教学的内 容和方法有( )。
A.育人训练
B.积累训练
C.思维训练
D.智力训练
E.语言训练
F.技能训练
G.文体训练及速度训练
12.剧本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A.引导学生认识剧本的体裁特征
B.引导学生阅读剧本
C.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D.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
13.在《论 语》中,孔子倡导的教学方法有( )等。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以身作则
E.诲人不倦
F.自主探究
14.语文教育科研的方法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经验总结法
E.个案法
F.文献法
G.积累法
15.语文教师智力品质包 括 :( )
A.分析力
B.注意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E.思维力
F.想象力
16.叶圣陶 、 朱自清提出精读教程包括( )三个教段
A.导读
B.预习
C.课内讨论
D.练习
17.语文教师板书技能类型:
A.提纲式
B.语词式
C.表格式
D.线索式
E.图示式
F.反馈式
G.综合式
18.注意具有( ) 两个基本特点。
A.相互性
B.指向性
C.集中性
D.独立性
19.议论文教学 可 以 从 以 下几方面入手:( )。
A.论序
B.论点
C.论据
D.论证方法
20.语文教育科研的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经验总结法
E.个案法
F.文献法
G.积累法
21.语文教师组织技能构成 :
A.引导
B.管理
C.知识讲解
D.创设情境
22.计算机多 媒 体 教学具有( )等特点。
A.形象性
B.多样性
C.新颖性
D.趣味性
E.主动性
F.直观性
G.丰富性
2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 方面的综合,即( )。
A.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综合
B.语文知识传授及应用的综合
C.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综合
D.德、智、体、美等课程因素的综合
E.语文与生活的综合
F.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24.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 )等。
A.动机
B.兴趣
C.注意
D.情感
E.意志
F.气质和性格
25.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
A.敏捷性
B.广阔性
C.灵活性
D.深刻性
E.发散性
F.创造性
G.批判性
26.学生作文 语 言 训 练包括以下几方面:( )
A.准确
B.简明
C.得体
D.生动
E.快捷
27.蒋伯潜在《 中国 国文教学法 》中提出了四段式:( )
A.预备与检查
B.阅读与分析
C.试讲与范讲
D.试读与范读
E.讨论
28.阅 读 的 能 力 包 括:( )。
A.感受能力
B.理解能力
C.评价能力
D.记忆能力
E.鉴赏能力
29.文章创新可体现在:( )。
A.观点新
B.材料新
C.形式新
D.写法新
30.蒋伯潜在《 中国国文教学法 》中提出了四段式:( )
A.预备与检查
B.阅读与分析
C.试讲与范讲
D.试读与范读
E.讨论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31.难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32.统摄式提问一般指教师在讲到教学重点、难点处或教学结束时,提纲挈领地就整个教学内容或其中相对独立的要点进行提问。
33.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 施的能力。
34.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
35.信度是衡量题目求解 困难程度的一个质量指标。
36.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社会现象 。
37.综合性学习最能体现先进 的语文课程理念。
38.难度是指 试题对被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39.语文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读物,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来源,也是思维和语言训练 、语文素质养成的典型范本。
40.广大语文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要研究课程,建设课程,开发课程 ,能动地实施课程。
8.( )大力提倡新文学,并积极主张变法。他在《变法通义》中所论述的学校、科举、师范、文字等内容都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 系。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陶行知
9.( )是 一 种 阅 读 方法,是进行阅读训练的第一基本技能。
A.理解
B.鉴赏
C.朗读
D.分析
10.( )是阅 读 能 力的核心,是阅读的主要标志。
A.感知能力
B.分析能力
C.理解能力
D.鉴赏能力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1.作文教学的内 容和方法有( )。
A.育人训练
B.积累训练
C.思维训练
D.智力训练
E.语言训练
F.技能训练
G.文体训练及速度训练
12.剧本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A.引导学生认识剧本的体裁特征
B.引导学生阅读剧本
C.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D.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
13.在《论 语》中,孔子倡导的教学方法有( )等。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以身作则
E.诲人不倦
F.自主探究
14.语文教育科研的方法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经验总结法
E.个案法
F.文献法
G.积累法
15.语文教师智力品质包 括 :( )
A.分析力
B.注意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E.思维力
F.想象力
16.叶圣陶 、 朱自清提出精读教程包括( )三个教段
A.导读
B.预习
C.课内讨论
D.练习
17.语文教师板书技能类型:
A.提纲式
B.语词式
C.表格式
D.线索式
E.图示式
F.反馈式
G.综合式
18.注意具有( ) 两个基本特点。
A.相互性
B.指向性
C.集中性
D.独立性
19.议论文教学 可 以 从 以 下几方面入手:( )。
A.论序
B.论点
C.论据
D.论证方法
20.语文教育科研的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经验总结法
E.个案法
F.文献法
G.积累法
21.语文教师组织技能构成 :
A.引导
B.管理
C.知识讲解
D.创设情境
22.计算机多 媒 体 教学具有( )等特点。
A.形象性
B.多样性
C.新颖性
D.趣味性
E.主动性
F.直观性
G.丰富性
2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 方面的综合,即( )。
A.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综合
B.语文知识传授及应用的综合
C.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综合
D.德、智、体、美等课程因素的综合
E.语文与生活的综合
F.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24.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 )等。
A.动机
B.兴趣
C.注意
D.情感
E.意志
F.气质和性格
25.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
A.敏捷性
B.广阔性
C.灵活性
D.深刻性
E.发散性
F.创造性
G.批判性
26.学生作文 语 言 训 练包括以下几方面:( )
A.准确
B.简明
C.得体
D.生动
E.快捷
27.蒋伯潜在《 中国 国文教学法 》中提出了四段式:( )
A.预备与检查
B.阅读与分析
C.试讲与范讲
D.试读与范读
E.讨论
28.阅 读 的 能 力 包 括:( )。
A.感受能力
B.理解能力
C.评价能力
D.记忆能力
E.鉴赏能力
29.文章创新可体现在:( )。
A.观点新
B.材料新
C.形式新
D.写法新
30.蒋伯潜在《 中国国文教学法 》中提出了四段式:( )
A.预备与检查
B.阅读与分析
C.试讲与范讲
D.试读与范读
E.讨论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31.难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32.统摄式提问一般指教师在讲到教学重点、难点处或教学结束时,提纲挈领地就整个教学内容或其中相对独立的要点进行提问。
33.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 施的能力。
34.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
35.信度是衡量题目求解 困难程度的一个质量指标。
36.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社会现象 。
37.综合性学习最能体现先进 的语文课程理念。
38.难度是指 试题对被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39.语文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读物,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来源,也是思维和语言训练 、语文素质养成的典型范本。
40.广大语文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要研究课程,建设课程,开发课程 ,能动地实施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