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春在线作业1、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准是()
A.事物变化是否剧烈
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变化的快慢
D.事物变化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答案:B
2.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结果,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经验论观点
答案:A
3.垄断价格的出现()
A.完全偏离了价值
B.违背了价值规律
C.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D.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答案:C
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C.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D.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原理
答案:C
5.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是()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低买高卖
答案:B
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商人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及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生产资料私有制
答案:B
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8.资本输出从资本形态上看大体有()
A.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B.科技领域输出和文化资本输出
C.及其设备输出和人才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和劳动力输出
9.经济基础是指()
A.生产力中渗透性要素的总和
B.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总和
C.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切生产关系和各种意识形式
10.“猪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
A.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C.个性包含着共性
D.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12.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形态是()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3.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B.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吧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
D.改变社会的性质
14.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A.读书
B.生产实践
C.社会关系实践
D.科学实验
15.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否定就是扬弃
1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高新技术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促进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家经济联系
B.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C.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提高
D.跨国公司的出现
1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意识形态控制
D.计划手段
19.下列属于不变资本的有()
A.厂房
B.劳动力
C.机器
D.设备
20.列宁领导下对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分为()
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22.货币转化资本的前提是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23.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2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25.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农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2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27.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29.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31.商品的二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工人的劳动是在资本家监督下进行的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3.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4.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35.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有用性和一元性。
36.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37.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8.贵金属货币和纸币最大的执行职能的区别是储藏手段职能。
39.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人的需要。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为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春在线作业2-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C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动力和源泉
B.形式和状态
C.道路和趋势
D.向对立面相互转化
答案:B
3.实践的基本基本特征是()
A.主观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B.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被动性
D.主观性、不可逆性和静止性
答案:B
4.资产阶级民主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它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选举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A
5.超额剩余价值就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商品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D.不变资本多于可变资本
答案:A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静止
B.运动
C.时间
D.空间
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社会意识
B.地理条件
C.人口因素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0.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结果,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经验论观点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新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战胜的,是因为()
A.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B.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D.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2.下列属于不变资本的有()
A.厂房
B.劳动力
C.机器
D.设备
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之所以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A.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它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14.垄断组织形式有()
A.科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有()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柏拉图
D.赫拉克利特
16.社会存在包括()
A.国家法律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17.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A.创造自然规律
B.改造自然
C.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D.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性
18.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新的发展表现是()
A.银行规模不断扩大,银行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
B.少数大银行的资产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C.各银行的分支机构迅速增长
D.资本主义银行开始向国外拓展
19.上层建筑可以划分为()
A.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上层建筑
C.民主制度
D.国家机关
20.马克思恩格斯描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
B.根据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
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D.阶级差别消失、商品经济消亡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商品的二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实践性。
2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4.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和国家已经消亡。
2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26.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法院。
27.辨证否定观是指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
28.“狼孩”没有意识,是因为狼孩脱离了社会,缺失了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29.《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30.斯大林领导时期,逐步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形成了苏联模式。
31.“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段话是正确的。
3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33.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34.资本家手中的货币会带来更多的货币,发生价值增值,产生出剩余价值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家能够买到价格较低的原材料。
35.自由竞争引起了生产集中。
36.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3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8.实践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化的前提,又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的基础。
3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充分体现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40.商品价格的波动违背了价值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