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在线作业二-0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我国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2.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精英教育
3.狭义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公平、正直地处理各种关系。以下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教师对社会问题讳莫如深,或闭口不提,或一律抨击
B.教师把注意力和重心放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
C.教师对学生进行推优评奖着重放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身上
D.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经学生指出后能坦诚接受,知错改正
4.“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常流水”,这说明教师这一职业必须( )。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5.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条规定是( )。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爱国守法
D.爱岗敬业
6.关于如何培养职业情感,不正确的认识是( )。
A.只有从事符合个人兴趣的工作,才能激发职业情感
B.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有助于培养职业情感
C.以小“善”去小“恶”,坚持点滴积累以巩固职业情感
D.时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强化职业情感
7.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8.《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 )。
A.较高的待遇
B.较低的待遇
C.同等待遇
D.相同的待遇
9.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要求主要包含在两个文件之中,它们是( )。
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C.《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
10.《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教育部签发,在教育法律法规性质上属于( )。
A.单行教育法
B.教育行政法规
C.部门教育规章
D.地方性教育规章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的关系是( )。
A.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
C.个人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和组成因素
D.关心个人荣誉必须与发展集体荣誊统一起来
12.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3.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关系( )。
A.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
B.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
C.道德品质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D.个体道德行为的特征决定着品质的特征
14.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
A.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B.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C.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所维持
D.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15.以下关于“教师职业公正的核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核心是对自己公正
B.核心是对学生公正
C.核心是对同事公正
D.核心是对制度公正
16.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17.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关系上的特殊性
B.人格上的平等性
C.教学上的相长性
D.情感上的相容性
18.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1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0.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在完成规定学业以后,受教育者有权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2.学校要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2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未成年人的信件。
24.《教育法》规定,经县级政府批准,乡级政府根据自愿、量力原则,可以在本行政区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25.教师行政申诉制度是法定的、专门性的和司法性的申诉制度。
26.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广泛、不特定的对象设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27.信访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28.在我国,允许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9.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0.法是规定人们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是靠人们自觉遵守来予以保障的规范。
福师《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在线作业一-0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要求主要包含在两个文件之中,它们是( )。
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C.《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
2.对我国整个教育全局起着宏观调控作用的教育基本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
A.1982年12月4月
B.1995年3月8日
C.1996年3月18日
D.1995年9月1日
4.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 )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A.工作岗位
B.职业活动
C.劳动过程
D.消费过程
5.《教师法》的适用范围是( )。
A.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老师
B.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C.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与教学辅助的老师
D.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 )教育为核心。
A.教育观念
B.理想信念
C.职业道德
D.在职培训
7.教师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教师( )的表现。
A.教育良心
B.职业荣誉
C.教育公正
D.职业义务
8.具有较高( )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A.职业道德修养
B.教学水平
C.教学艺术
D.职业道德论
9.关于职业良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公司老板对员工好,那么员工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有职业良心
B.公司安排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是职业良心的本质
C.职业良心是从业人员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尽职尽责地做工作
D.一辈子不“跳槽”是职业良心的根本表现
10.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B.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法定规则
C.职业道德是约束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精神力量
D.职业道德体现了职业的共性要求,而无差异性要求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以下关于“教师职业公正的核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核心是对自己公正
B.核心是对学生公正
C.核心是对同事公正
D.核心是对制度公正
1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13.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 )。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14.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原则有( )。
A.集体主义原则
B.人道主义原则
C.教书育人原则
D.全面发展原则
15.以下各条中,属于教师优良职业作风的是( )。
A.实事求是
B.认真工作
C.平等待人
D.团结互助
16.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包含以下内容( )。
A.尊重人
B.关心人
C.爱护人
D.爱自己
17.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
A.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B.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C.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所维持
D.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18.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关系上的特殊性
B.人格上的平等性
C.教学上的相长性
D.情感上的相容性
19.全面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智力教育
B.情感教育
C.社会劳动教育
D.人际交往教育
20.教师对家长负责需要( )。
A.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B.经常向家长汇报学生表现
C.针对学生问题与家长磋商
D.与家长一起管束好孩子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信访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22.在我国,公民包括全体人民和那些被剥夺了政治权力的人都是享有权利的主体。
23.《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实施教育行政处罚,只能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24.《教育法》规定,经县级政府批准,乡级政府根据自愿、量力原则,可以在本行政区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25.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权利。
26.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行动。
27.《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除收取杂费、借读费之外,未经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28.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应按公平原则界定。
29.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广泛、不特定的对象设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30.校长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国境内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