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由于近些年来的粗放式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导致灰霾现象频发,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约束,也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已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本文列举了PM2.5所造成的危害,并通过对颗粒物来源的分析,确立相应的防治策略,希望可以借此伪居民身体健康水平提升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健康;PM2.5;污染;影响
一、什么是PM2.5
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来分类的,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 .5,PM2.5是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
二、PM2.5的来源
PM2.5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组成,污染来自煤、气、油、生物质、石化、化工、机动车尾气、化肥金属氧化物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的氧化物等方方面面,来源非常广泛。PM2.5来主要为人为排放,包括工业生产、燃某、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其中直接排放为主要来源,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結杆、木柴)的燃绕、垃圾绕焚烧等,一些排放出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PM2.5。PM2.5还有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士、火山灰、森林火灾等。
三、PM2.5的危害
(一)环境危害。大气中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能显著减弱光信号,大幅降低有效视距,因而PM2.5会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产生阴霾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大气能见度主要是由大气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决定的。在大气气溶胶中,主要是粒径为0.1-1.0微米的颗粒物通过对光的散射而降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从而降低能见度。在这一粒径范围的颗粒物中,含有so4-2的粒子和含有NO3-的粒子最易散射可见光,而在大多数地区,硫和氮为所观察到的二次PM2.5的主要组分。PM2.5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碳黑(也称元素碳)和含有碳黑的颗粒物造成的。二次气溶胶(SOA)的相关资料显示,SOA对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破坏等都有关。
(二)人体危害。仔细研究,不难发现细颗粒物(PM2.5)污染所造成的人类身体健康危害存在于多个方面,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这类危害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细颗粒物(PM2.5)污染可以吸附有毒物质,并透过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毛发状结构直接深入体内,造成危害,引发各类疾病。同样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损害和毒害,具体来看,这部分负面影响主要通过炎症反应所产生的继发高凝状态,或是改变自主神经功能所造成的。事实上,人体在吸入细颗粒物(PM2.5)会造成机体内的一系列的急性应激反应,并会造成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最终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产生。从国内外的大量流行病理学研究来看,可吸入细颗粒物在浓度上升后很容易造成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联动性提升,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例如,燃煤取暖等空气污染会在某种高程度上损害儿童的心肺功能。因为细颗粒物(PM2.5)容易在进人肺部后产生沉积,而且这类粒子越小越容易吸附各类物质,并增加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例如吸附重金属物质、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等。现代社会常见的病例,例如肺癌、气管癌等等均离不开细颗粒物(PM2.5)的影响。
四、PM2.5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