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21秋在线作业1-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东山区人民法院经调解解决了甲与乙之间的民事纠纷。并于2006年3月1日做出了调解书。后法院于同年3月5日将调解书送达给甲签收;次日将调解书送达给乙签收。本案调解书生效日期为哪一天?()
A.2006年3月1日
B.2006年3月2日
C.2006年3月6日
D.2006年3月7日
2.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应当向()。
A.债务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B.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C.债权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D.债务人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3.诉权是( )的权利。
A.原告享有
B.被告享有
C.双方当事人都享有
D.其他诉讼参与人享有
4.必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才能适用的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不包括
A.责令退出法庭
B.拘传
C.罚款
D.拘留
5.人民调解委员会由
A.一至三人组成
B.三至五人组成
C.三至九人组成
D.五至七人组成
6.仲裁机构审理合同纠纷案件,实行
A.一裁终局原则
B.两裁两审原则
C.一裁两审原则
D.或裁或审原则
7.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其审结期期限为()。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8.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经济案件或民事执行的过程中,对于所发生的程序问题所作的认定,称为()。
A.判决
B.裁定
C.裁判
D.决定
9.当事人提交上诉状()。
A.原则上应向原审法院提交
B.原则上应向二审法院提交
C.只能向原审法院提交,不能向二审法院提交
D.只能向二审法院提交,不能向原审法院提交
10.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实行()。
A.一审终审制
B.二审终审制
C.一审上诉制
D.二审上诉制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原告王某与被告郭某因邻居纠纷打架,王某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被告在开庭审理时提出申请,要求审判长张某回避,理由是张某是王某的学生。人民法院作出驳回被告回避申请,被告申请复议,人民法院院长认为张某应当回避,决定回避,由李某替代张某参加合议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哪些?
A.审判长张某的回避应当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B.在被告提出回避申请到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前,张某不需要暂停有关审判活动
C.在人民法院复议期间,张某应当暂停有关职务行为,但需要采取经济措施的除外
D.李某参加合议庭之后,应当由合议庭决定已经进行的程序是否需要重新进行
12.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是指被申请人
A.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B.是本案代理人的近亲属
C.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D.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
13.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A.当事人起诉
B.原告变更诉讼请求
C.被告提起反诉
D.当事人上诉
14.如何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民事审判权
A.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合法、及时地审理案件
B.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C.保证人民法院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D.保证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司法公正
15.级别管辖的内容
A.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明确规定了应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诉讼外,所有第一审民事案件包括一般的涉外民事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有: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有: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16.构成共同诉讼应具备的条件是()。
A.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的
B.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同一种类的
C.在办案过程中合并审理的
D.可以减化诉讼程序的
17.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特别程序适用的案件有
A.选民资格案件
B.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C.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D.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18.下列证据中,不能单独作为案件定案依据的有()。
A.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B.与一方当事人有其属关系的证人出具的对该当事人有力的证言
C.没有其他证据印证并有疑点的视听资料
D.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19.( )不具有诉讼权利能力
A.未成年人
B.精神病人
C.未出生人
D.已经死亡人
20.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具备的条件是 :
A.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B.有仲裁协议
C.有充分可靠的证据
D.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原诉讼代表人实施的对更换后的诉讼代表人没有约束力。
22.选民资格案件起诉前必须先向选举委员会申诉。
23.中止执行,应当限于案外人依该条规定提出异议部分的财产范围。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不应中止执行。异议理由不成立的,通知驳回。
24.人民法院按照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开庭7日前用传票传唤当事人。
25.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也称再审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发现确有错误或者检察院抗诉或者当事人申请再审符合再审条件,依法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
26.向债务人本人送达支付令,债务人拒绝接收的,人民法院可以留置送达。
27.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需要变卖被执行人财产的,可以交有关单位变卖,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的,变卖前应就价格问题征求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意见,作价应当公平合理。
28.再审案件根据诉讼费用的负担原则,进行改判。
29.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时,如被执行人申辩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其提供了财产担保后,可以中止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对被执行人的申辩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裁定不予执行或驳回申辩。
30.民事诉讼法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总和。
31.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2.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人民法庭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节书可以使用人民法庭印章
33.法院与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其他诉讼法律知系发生的前提条件。
34.民事主管,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和解决民事、经济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群众组织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的分工
35.第二审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不能自行宣判,应该委托原审人民法院或者当事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代行宣判。
36.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的诉讼,会出现由于本诉原、被告一方当事人败诉或胜诉的结果,而导致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责任或不承担法律责任。
37.证明责任被国外有些学者称之为“民事诉讼的脊梁”。
3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有起诉权,被告有反诉权,这说明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权利是对等的。
39.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权处置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40.搜查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并出示身份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