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21秋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假设检验有两个基本大类,一类是参数检验,另一类是()。
A.非参数检验
B.z检验
C.无参数检验
D.t检验
2.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方向和研究的价值。一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 可以从它所具有的两方面意义进行考虑,一方面是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是
A.实践意义
B.现实意义
C.启发意义
D.推广意义
3.在没有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完整时可借助此法获得相关文献,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并且
A.目标性强
B.针对性强
C.计划性强
D.系统性强
4.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对他的长子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追踪研究,每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进行周密观察,并以日记和照片方式加以详细记载,最终据此撰写出了译本著作,这本著作的名字是()。
A.《儿童行为研究》
B.《教育漫画》
C.《新教育大纲》
D.《儿童心理之研究》
5.教育实验中的因变量通常与教育目标有关,例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增长、品德及其他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等。它的确定与测量,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观测哪些因变量,其二是()。
A.如何对因变量进行测定
B.确定因变量的类型
C.如何对因变量进行控制
D.如何对因变量进行分类
6.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动研究已风行于世界各地,热心推动行动研究的相关人士并组成“协同行动研究网络”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Network),并发行季刊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此刊物的名称是()
A.《林哈德与葛堵德》
B.《教育行动研究》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7.“竞争关系——两个以上的同伴,所处环境相似,大家都有相同的目标,但只允许其中一人达到目标,这时同伴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这种定义方式是属于
A.特征描述法
B.行为描述法
C.指标描述法
D.条件描述法
8.依据所选取或涉及探讨的个案数目的多寡,可以划分为单一个案研究和()。
A.多重个案研究
B.多样个案研究
C.探索性个案研究
D.描述性个案研究
9.从方法论上看,实验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的理论与背景的,它是下列哪一种研究的特定类型?( )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个案研究
D.行动研究
10.在具体的研究中,当总体的数量比较大的时候,以个体为单位抽样不方便,甚至不可能的时候,而应以一个组为单位抽样更方便,这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等距抽样的方法
B.整群抽样的方法
C.随机抽样
D.分层抽样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随机分派的方法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随机分派的逻辑和程序十分简单,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去。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有下列选项中的哪些项目?()
A.用完全随机方式来决定每一个具体的对象是去实验组还是去控制组
B.按单、双号来简单地决定每一个对象是去实验组还是去控制组
C.按照排列的顺序或实际抽取实验对象时的先后顺序来决定
D.按照对象的性质来决定
12.课题评审通常涉及关于课题的方面有
A.意义的重要
B.内容的充实
C.研究思路的清晰
D.研究方法的可行
E.课题组研究基础和实力
F.申请经费的合理
13.下列哪些是课题评审经常采用的形式?
A.分散评审
B.通讯评审
C.专家评审
D.会议评审
14.阅读文献有几种方法,各种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都应当很好地掌握,并善于在研究过程中综合、灵活地运用,下列方法中属于文献阅读方法的有
A.浏览
B.粗读
C.精读
D.泛读
15.研究的信度一般分为
A.内在信度
B.外在信度
C.高信度
D.低信度
16.本教材的编者认为,行动研究过程中应该包括的几个步骤是()
A.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B.拟定计划及批判和修正
C.搜集资料及试行和考验
D.提出报告
17.影响研究信度的随机因素主要有
A.被试因素
B.主试因素
C.研究设计因素
D.研究实施因素
18.按照假设中所预测的变量间有关相关、相关的特点来划分,可以把假设分为
A.定向假设
B.非定向假设
C.零假设
D.分析性假设
19.行动研究的功能体现在很多方面,但主要与它的“置重心于实务”、“追求研究结果的即时应用”等特点密切相关。具体分析,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行动研究的功能?( )
A.在教师发展方面:增进教师的研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B.在学生方面:学生成为研究的直接受益者
C.学校方面:学校实务的改进和学习型组织的建构。
D.教育学术方面:发展实用的教育知识。
20.通用的研究格式适用范围广,有利于研究计划的规范和管理,有很多优点。综合各种不同的研究计划书或研究计划的撰写格式,研究计划大体上涵盖的内容有哪些?
A.课题名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
B.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C.文献综述、成果形式
D.研究方法与设计
E.研究进度、经费预算
F.参考书目与附录
G.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一般来说 ,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就再没有其他的变量对实验的结果发生影响了。
22.描述统计是指通过教育科学实验、调查和测验所搜集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寻找数据的分布特征,用以反映研究对象的内容和实质的统计方法。它在日常的教育工作和教学研究中经常使用,既适用于只表示局部情况(样本)的一组数据,也适用于全面调查、实验或测验中所获得的表示整体情形(总体)的数据。
23.确定研究总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总体越大研究的效果越好。
24.临床法主要是通过谈话的形式而进行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故又称临床谈话法。这一方法只适用于陷入困境儿童的研究,不适用于正常儿童的研究。
25.定性研究侧重于且更多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其突出特点是获得明确、客观、公认的证据,以说明变量间的关系。
26.行动研究不追求解决具体问题,而追求发现普遍真理,这反映了行动研究是“以特定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
27.中位数可称为是数据分布的“典型值”,它的主要优点是:不受极端数据(极大或极小)的影响;意义明确,简明易懂;计算简便;对于开放分布(无上限或下限),用中位数作为集中趋势的代表值比用算术平均数作为代表值更为合适。
28.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只能是一个人,其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个案在特定情境脉络下的活动性质,希望去了解其中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29.教师的行动研究,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师目前所遭遇的问题,而并不是谋求将研究结果推演到其它的情境中,教师行动研究关心的是改善教育情境或教学品质。
30.下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能客观准确地测量变量;为他人重复验证提供具体的做法;便于别人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
31.定量研究是根据研究的对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 ,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
32.每个讨论行动研究的人,各自心目中的“行动研究”还是稍有不同。总的来看,行动研究可以概括为是社会情境的研究,它主要用来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的品质。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专家对行动研究有独特的看法。
33.文献研究则可拓展研究的时间跨度,将研究的视角向历史深处延伸下去 。
34.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活动在揭示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发展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35.实验室实验是在专门特设的实验室内或在高度控制的、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这种实验对实验背景和变量的控制都比较容易,实验环境也可以较好地“封闭”,实验者能够比较清楚确切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36.在很多教育实验中,往往既有探索性的成份又有验证性的成份,二者的界限并不是十分分明的,因为很多新的教育设想、方案的提出,既是一种探索和发现,同时也包含着对一切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比较、筛选和确认。
37.教育实验是实验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又是教育性的实验研究活动,是实验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38.在调查研究中,个人特征资料往往是作为一种自变量来考虑和使用的。
39.无论何种形式的文献研究,也都只是对那些业已存在的文字材料、数据资料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材料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无需直接同人打交道。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不会受研究者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40.简单随机抽样是运用随机数表来确定样本,如果没有随机数表,而指定一些个体作为样本,仍然不影响样本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