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2548929010
东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

时间:2022/11/18点击: 486 次

[零零捌記]可做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 微信:aopen008
 QQ:2548929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1-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在政治上层建筑中,核心是(  )
A.政治法律思想
B.国家政权
C.人的意志
D.暴力机关
答案:B

2.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又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所谓第一性是指(  )
A.世界的本原
B.唯一性
C.重要性
D.物质性
答案:A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答案:B

4.“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古话包含的哲理是(  )
A.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C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是(  )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没有质变就没有量变
C.量变就是质变
D.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6.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以下关于“合规律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合规律是指人的活动仅仅要符合自然规律
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是合规律的前提
C.合规律就是把人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D.合规律的活动是由抽象的人完成的
答 

7.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购物,这主要体现的是科技革命影响人们的(  )
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劳动方式
D.思维方式
答 

8.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答案 

9.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答 

10.俗话说“过犹不及”,我们在工作中要尽量防止“过”和“不及”。把握这一点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答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答 

1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答 
1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C.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D.通过暴力手段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答 

14.在资本主义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
A.个体资本所有制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国家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15.国家的实质是(  )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C.社会全体成员选举产生的机关
D.凌驾于各阶级之上的社会协调机关
答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6.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答 

1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答案: 
18.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  )
A.金融联系
B.资本参与
C.行政干预
D.人事参与
答 

19.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
A.加强对国内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B.通过控制市场占有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D.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答案 

20.“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C.急躁冒进的表现
D.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答案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答 
22.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也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答 

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  

24.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案  

25.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消失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2-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答案:B

2.国体是指(  )
A.国家的经济体制
B.国家的政治体制
C.政权的组织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答案:D

3.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的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B.跨国公司的发展
C.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D.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
答案:A

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C.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D.通过暴力手段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答案:D

5.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答 

6.阶级在本质上是一个(  )范畴。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历史
答 

7.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理论基础是(  )
A.唯物论
B.辩证法
C.生产关系
D.唯物史观
答 
8.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  )
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
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
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
答案 

9.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的观点是(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答案 

10.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本方法是(  )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答案: 
11.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  )
A.获得垄断地位
B.获得垄断利润
C.获得垄断价格
D.获得垄断统治
 

12.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答案 

13.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因为(  )
A.规律都是正确的
B.遵循规律才能达到实践的预期
C.规律都是自发起作用的
D.人在规律面前是渺小的
答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  )
A.认识
B.实践
C.本质
D.现象
答案 

15.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了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就是要消除联系的客观性
B.联系是随意的,发明创造可以建立在任何事物之上
C.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D.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答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6.在当代中国,以下属于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
A.工人
B.农民
C.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
D.每一个中国人
答案 

17.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
A.知行相互促进
B.行先知后
C.知行不可分割
D.知行合一
答案 

18.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目标有(  )
A.经济快速增长
B.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答案:  

19.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的新特点包括(  )
A.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
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不仅采取经济手段还采取非经济手段
C.竞争的规模扩大,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并由国内扩展到国外
D.竞争的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答 

20.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段话揭示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B.人依赖自然界
C.人对自然界是无能为力的
D.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答案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答案  

22.20 世纪 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答案:  

23.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也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答案 

2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答  

25.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3-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利润本质上是(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答案:D

2.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答案:D

3.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实践的观点
答案:C

4.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答案:D

5.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答案: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A.可以完全克服
B.不可能克服
C.有可能克服
D.可以克服其大部分
答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答案 
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答案 
 
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答案: 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答案: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答案: 

12.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答案 

1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C.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D.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答案 

14.古语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  )
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
答案 

15.安慰剂是指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片、丸、针剂等,本身没有任何治疗作用,但因患者对医生信任、患者进行自我暗示以及对某种药物疗效的期望等,安慰剂可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安慰剂效应说明(  )
A.物质世界存在着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B.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C.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D.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答案  

17.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  )
A.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
C.真理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能正确地指导实践
答案:  

18.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答案 

19.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答 

20.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是因为(  )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答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过剩。
答案: 
22.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  

2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案  

2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 

25.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答案  

在线作业 离线作业 论文咨询 在线考试 旺旺客服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