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 )、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模拟性
D.选择性
答案:B
2.28.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
A.霍尔
B.勒温
C.琼斯
D.凯利
答案:B
3.174.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 )的研究内容。
A.通讯科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答案:C
4.170.成员的共同性是影响和制约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 )是最关键的因素。
A.群体的规模
B.群体的领导者
C.群体的地位
D.共同利益与目标
答案:D
5.98.( )指被宣传者向着宣传者所主张态度相反的方向变化或仍然保持原有的态度。
A.逆反心理
B.反抗心理
C.对抗情绪
D.反抗情绪
答案:A
6.10.泰勒式“科学管理”盛行于( )。
A.19世纪中叶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答案:C
7.7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很大的( )。
A.情境性
B.固执性
C.稳定性
D.持久性
答案:C
8.31.从( )开始,我国管理心理学者开始系统引入国外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A.1976
B.1978
C.1980
D.1982
9.32.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学家是 ( )。
A.泰勒
B.法约尔
C.梅奥
D.伯格
10.59.心理学研究发现,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于( )、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连续原则。
A.接近原则
B.情境原则
C.交替原则
D.对比原则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63.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独特性的是( )。
A.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B.社会知觉的复杂性
C.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D.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E.社会知觉的客观性
12.106.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观因素包括被说服者个体的( )。
A.自尊心
B.所处环境
C.需要
D.性格
E.性别
13.101.由态度转化为真正的行为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主要会受到以下( )因素影响。
A.态度体系的协调性
B.态度的强烈程度
C.动机和态度的相互作用
D.情境的压力
E.行为自身
14.191.正式沟通网络除了链式沟通网络和轮式沟通网络之外,常见的还有( )。
A.半通道式沟通网络
B.环式沟通网络
C.全通道式沟通网络
D.Y式沟通网络
E.半环式沟通网络
15.139.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人际关系形成距离远近因素的有( )。
A.志趣相投
B.同乡
C.国籍
D.邻居关系
E.交往频率
16.102.以下关于态度形成的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态度只有到了内化阶段才最稳固
B.每一个体都能完成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这一态度形成过程
C.在态度形成过程中,从服从到内化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D.态度形成的内化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最长
E.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并非截然分开
17.105.影响态度改变的客观因素包括宣传者的( )。
A.影响力
B.智力水平
C.隐藏动机
D.人格魅力
E.情境因素
18.65.社会知觉效应主要包括( )。
A.首因效应
B.木桶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E.投射效应
19.69.根据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模型,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任务难度、机遇或运气四个因素,而这四个因素又可归属三个维度。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三个维度的选项是( )。
A.内外因
B.情景性
C.稳定性
D.差异性
E.可控性
20.43.下列与工业心理学相关的人物是( )。
A.斯科特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斯金纳
D.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112.“态度的形成是一个中性概念与一个带有社会积极或消极含义概念重复匹配的结果”,这是态度形成理论中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
22.53.一般说来,访谈法可以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选择性访谈。
23.164.在人际关系方面,人际交往的接纳与拒绝是相互的,这也符合人际交往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24.145.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 )。
25.95.按照心理竞争性特点,阿德勒将人的性格分成优越型和自卑型( )。
26.19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符合群体心理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
27.158.心理学家鲁宾等人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等话题的选择,都属于人际关系深度中自我暴露最表层的水平( )。
28.152.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国人往往感到裁判对中国队不公平,这一现象符合人际关系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29.155.偏重于内在情感,最终导致交往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感到得大于失,这属于人际关系交互性原则中的增值交换( )。
30.54.根据调查者设计问题的不同方式,调查法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管理心理学》在线平时作业2-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74.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 )的研究内容。
A.通讯科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2.179.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指影响沟通的社会障碍因素中的( )。
A.职业障碍
B.地位障碍
C.组织结构障碍
D.认识障碍
3.7.自由回答式、言语联想式和情境导入式都属于( )问卷。
A.封闭式
B.半封闭式
C.开放式
D.主观式
4.99.“P-O-X”模式与“A-B-X”模式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无需确认认知主体,后者需要确认认知主体
B.前者需要确认认知主体,后者无需确认认知主体
C.前者注重认知对象,后者注重认知主体
D.前者注重认知主体,后者注重认知对象
5.18.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
A.莉莲·吉尔布勒斯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斯特恩
6.166.在一般情况下,在完成简单任务时,( )的群体效率较高。
A.异质结构
B.同质结构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7.58.(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8.6.研究者通过感官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并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然后分析记录资料,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
A.案例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9.17.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雨果·闵斯特伯格
B.莉莲·吉尔布勒斯
C.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斯特恩
10.27.( )学说第一次正式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的领域中。
A.科学管理
B.人际关系
C.群体动力
D.需要层次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81.以下选项中属于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的是( )。
A.理想
B.能力
C.性格
D.人生观
E.爱好
12.45.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西蒙
B.劳伦斯
C.卡斯特
D.洛希
13.105.影响态度改变的客观因素包括宣传者的( )。
A.影响力
B.智力水平
C.隐藏动机
D.人格魅力
E.情境因素
14.36.个性主要包括(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D.领导心理
E.管理心理
15.189.影响士气的因素包括( )。
A.个体、群体、组织三者目标的一致性
B.合理的经济报酬以及对正当要求的尽量满足
C.对工作的满足感
D.有优秀的管理人员
E.良好的意见沟通
16.43.下列与工业心理学相关的人物是( )。
A.斯科特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斯金纳
D.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17.104.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 )等方面。
A.社会环境影响
B.家庭影响
C.同伴影响
D.团体影响
E.模仿学习
18.90.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 )。
A.类型差异
B.发展水平差异
C.表现早晚的差异
D.性别差异
E.个体差异
19.141.促使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
A.兴趣爱好的改变
B.社会角色的变化
C.知识经验的增长
D.生活环境的变化
E.观念的改变
20.88.在理解性格与气质关系上,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气质能左右性格形成、发展的速度和强度
B.性格是在气质类型基础上后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
C.气质类型能够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D.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
E.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也无明显优劣之差异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195.首属群体概念是由社会学家米勒于1923年提出来,又称初级群体( )。
22.93.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气质类型体液说,认为人体内有血液、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4种体液类型( )。
23.161.一般说来,警察与违章者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人际关系讨论的范围( )。
24.146.研究表明,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这一结论是人际吸引条件中个性品质因素影响的结果( )。
25.117.常言道,“爱屋及乌”,这恰好符合了认知失调理论( )。
26.147.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熟悉因素的影响( )。
27.125.常言道,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情况说明,男人在内部事务上容易改变态度,女在外部事务上容易改变态度。这一现象符合了态度改变理论中影响态度改变的信息源因素( )。
28.53.一般说来,访谈法可以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选择性访谈。
29.54.根据调查者设计问题的不同方式,调查法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30.126.在劝说过程中,若情境中有某些因素引发听者分心,就会影响劝说的效果。如果引起分心的刺激过强,使目标靶完全听不到劝说信息,那么劝说也就等于没有发生。这一生活中的常识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因素( )。
《管理心理学》在线平时作业3-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34.倡导“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2.179.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指影响沟通的社会障碍因素中的( )。
A.职业障碍
B.地位障碍
C.组织结构障碍
D.认识障碍
3.31.从( )开始,我国管理心理学者开始系统引入国外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A.1976
B.1978
C.1980
D.1982
4.18.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
A.莉莲·吉尔布勒斯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斯特恩
5.1.管理心理学产生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6.29.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A.莫雷诺
B.梅奥
C.赫茨伯格
D.勒温
7.5.心理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哲学体系中缓慢发展,直到( )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8
B.1879
C.1880
D.1881
8.8.社会测量法是由( )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9.77.在著名的体液说提出500年后,古罗马医生( )正式提出了“气质”的概念。
A.巴甫洛夫
B.盖伦
C.培因
D.斯普兰格
10.9.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 )、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模拟性
D.选择性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91.在能力的性别差异上,以下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男性与女性的能力不存在差异
B.男性优于女性
C.女性优于男性
D.男性的空间视知觉能力和计算能力一般优于女性
E.女性的言语能力通常优于男性
12.136.一般说来,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 ( )。
A.注意阶段
B.吸引阶段
C.适应阶段
D.融合阶段
E.依附阶段
13.35.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基础主要包括( )等。
A.管理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社会心理学
E.社会管理学
14.3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15.68.归因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 )。
A.心理活动的归因
B.行为的归因
C.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
D.认知的归因
16.37.以下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
A.兴趣
B.气质
C.信念
D.知觉
E.世界观
17.184.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选项包括( )。
A.明确的规章制度
B.领导人是自然形成的
C.有一套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D.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E.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18.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
A.情感成分
B.心理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E.认知成分
19.41.在下列人物当中,( )均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A.泰勒
B.勒温
C.法约尔
D.韦伯
20.62.以下对错觉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因其由客观刺激所产生,所以就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C.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是引起错觉的原因
D.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完全是由主观原因所产生
E.知觉的选择性导致了错觉得以产生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53.一般说来,访谈法可以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选择性访谈。
22.54.根据调查者设计问题的不同方式,调查法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23.7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符合社会知觉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
24.116.以费斯汀格为代表的态度改变理论是平衡理论( )。
25.195.首属群体概念是由社会学家米勒于1923年提出来,又称初级群体( )。
26.149.伯恩(D·Byrne,1971)“吸引的范例”研究表明,在人们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观点是否一致高度并不决定人们对别人的喜欢程度( )。
27.154.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夫妻关系中,某些女性期望以依赖和忠诚的方式来维持自己与丈夫的感情是非常靠不住的。这符合人际关系对行为影响中的对等性原则( )。
28.123.当父母在劝说孩子少吃糖果时,常常会说吃糖太多会导致牙疼,这种试图改变他人态度的方式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唤起恐惧的沟通方式( )。
29.55.按照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控制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和自然观察法。
30.19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符合群体心理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