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2548929010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在线平时作业123

时间:2022/6/9点击: 576 次

[零零捌記]可做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 微信:aopen008
 QQ:2548929010

1.旧的公共政策由新的公共政策所代替,但所面对的公共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上没有变。产生的新公共政策或者是方法上的变化,或者是操作程序上的更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旧的公共政策所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实现原定的公共政策目标,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答案:A

2.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西方思想史上两种主要的认识论是理性主义和(    )
A.后现代主义
B.唯物主义
C.逻辑经验主义
D.经验主义
答案:D

3.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答案:D

4.公共政策的决择实际上就是将有关政策加以(    )的过程
A.合理化
B.合法化采纳
C.有序化
D.排列组合
答案:B

5.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答案:A

6.“该系统的偏好是……”或“经过考虑系统的偏好是……”。这一论断,属于(   )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答案:B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
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
D.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答案:D

8.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
A.招聘制度
B.奖惩制度
C.听证制度
D.考任制度

9.当政策涉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时,受益人是特定的群体,即该项公共政策只向一个或数个受益群体提供利益,而该利益的获得并不使其他特定群体损益。这类公共政策属于(   )。
A.分配性的政策
B.调节性的政策
C.自我调节性的政策
D.再分配性的政策

10.政策规划中采用听证制度是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      )
A.单一化
B.政府主导化
C.全局化
D.多元化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1.公共政策终结的推动力量包括(       )
A.政策执行者
B.政策评估者
C.政策反对者
D.锐意改革者

12.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力量包括(     )
A.中国共产党
B.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C.各民主党派
D.半官方的政治团体

13.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A.个性化原则
B.强制性
C.适时原则
D.说服原则

14.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15.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容包括(    )
A.公共政策问题合法化
B.公共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C.决策程序合法化
D.公共政策对象合法化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6.非正式评估的优势是评估方式的灵活多样;缺点则是由于评估活动所获取的信息有限,再加上评估活动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而有失客观公正。

17.对一般的政策执行人员而言,政策执行就是机械地照“章”办事。

18.在公共政策分析中,事实分析是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和推理。因此,尽管进行事实分析的人不同,但事实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19.关于政策执行的浴盆模型认为,通过执行中的一段阵痛后,随着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逐步进入正常状态。这时,政策功能的设计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政策失效也就不存在。

20.外部评估的优势在于能方便地掌握公共政策运行活动中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存在利益相关性,评估可能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公共政策学》在线平时作业2-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
A.定性政策预测方法
B.定量政策预测方法
C.历史分析方法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

2.“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    )的观点
A.理性模型
B.渐进模型
C.精英模型
D.小组意识模型

3.公共政策评估主要是对(    )所进行的评估
A.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B.公共政策制定者
C.公共政策输出
D.公共政策效果

4.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5.一个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
A.政策表面化
B.政策替换
C.政策缺损
D.政策扩大化

6.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7.“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   )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8.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所采取的试点评估法属于(        )
A.“前—后”对比法
B.“投射—实施后”对比法
C.“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
D.“有—无政策”对比法

9.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10.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1.在进行政治可行性分析时,必须考虑的约束有(     )
A.来自在受政策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中分配利益和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约束
B.来自于可利用的政治资源的约束
C.来自时间的约束
D.来自政治过程中的体制或制度对政策制定者的选择自由所强加的约束

12.一个合格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至少应该具有(    )
A.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
B.较高的管理水平
C.合理的知识结构
D.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

13.公共政策执行的浴盆模型认为,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分为(    )。
A.耗损失效
B.早期失效
C.人为失效
D.偶然失效

14.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      )
A.党的政策
B.行政决策
C.立法决策
D.人大决策

15.政策执行的手段有(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社会手段
D.法律手段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6.公共政策终结中的替代指的是旧的公共政策由新的公共政策所代替,但所面对的公共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上没有变。

17.公共政策影响是公共政策产出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相关事件。

18.任何一项政策不仅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实施地域范围,即它只能在某个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起作用。

19.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指标。它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性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因此,必须对目标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分清什么是主要目标(必须实现),什么是次要目标(尽可能实现),什么是再次要目标(期望实现)。

20.对一般的政策执行人员而言,政策执行就是机械地照“章”办事。
《公共政策学》在线平时作业3-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评估者为了考察某项公共政策的效果,将两个时间端点,即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各种情况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2.执行公共政策的组织因公共政策的终结而被缩减或撤消,属于(  )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D.以上都不是

3.公共政策的决择实际上就是将有关政策加以(    )的过程
A.合理化
B.合法化采纳
C.有序化
D.排列组合

4.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5.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
A.政策表面化
B.政策替换
C.政策缺损
D.政策扩大化

6.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属于(     )
A.政策执行
B.政策制定
C.政策过程
D.政策变通

7.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脚本写作
D.个人判断法

8.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9.将公共政策运行系统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的是美国学者(      )
A.拉斯韦尔
B.安德森
C.凯尔曼
D.布坎南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1.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12.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公共政策学具有(      )等特征。
A.政治敏感性
B.科学性
C.知识的多学科性与跨学科性
D.艺术性

13.属于公共政策问题认定范畴的有(     )
A.公共政策规划
B.公共政策议程建立
C.公共政策合法化
D.公共政策问题构建

14.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         )
A.提出议案
B.审议议案
C.通过议案
D.行政首长签署

15.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
A.决策方案的提出
B.法制部门的审查
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6.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制。

17.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公共政策本身的终结,就是指终止由公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18.政府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19.公共政策评估指对公共政策输出的评估。

20.公共政策评估包括对公共政策非预期影响的评估。

在线作业 离线作业 论文咨询 在线考试 旺旺客服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