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2548929010
东大《结构抗震设计》在线平时作业123

时间:2022/5/27点击: 675 次

[零零捌記]可做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 微信:aopen008
 QQ:2548929010

东大《结构抗震设计》在线平时作业12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框架梁中线与柱中线两者间
A.不宜重合
B.必须重合
C.偏心距不宜过大
D.距不宜过小

2.关于砌体结构房屋
A.当无地下室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
B.当按现行规范的要求设置构造柱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可较规定的限值有所提高
C.各层横墙很少的砌体房屋应比规定的总高度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
D.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4m

3.当无法避免而出现短柱时,应采用的措施为
A.加大柱的截面面积
B.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C.沿柱全高将箍筋按规定加密
D.取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为3%~5%之间

4.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

5.当设防烈度为8度时采用现浇楼、屋盖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无框支层)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一般不宜超过
A.1.5
B.2.0
C.2.5
D.3.0

6.划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所考虑的因素中包括
Ⅰ、设防烈度    Ⅱ、房屋高度    Ⅲ、结构类型
Ⅳ、楼层高度    Ⅴ、房屋的高宽比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Ⅲ、Ⅳ、Ⅴ
D.Ⅰ、Ⅲ、Ⅴ

7.底层框架砖房和多层内框架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截面与配筋应符合
Ⅰ、截面不宜小于240mm×180mm Ⅱ、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Ⅲ、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Ф12       Ⅳ、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Ф14
Ⅴ、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Ⅵ、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
A.Ⅰ、Ⅲ、Ⅴ
B.Ⅱ、Ⅳ、Ⅵ
C.Ⅱ、Ⅳ、Ⅴ
D.Ⅰ、Ⅲ、Ⅵ

8.关于基本烈度
A.大体相当于30年超越概率约为2—3%的烈度
B.大体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约为10%的烈度
C.大体相当于100年超越概率约为10%的烈度
D.大体相当于100年超越概率约为63%的烈度

二、判断题 (共 12 道试题,共 60 分)
9.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弹性位移时,各作用的分项系均采用1.0。

10.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可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11.梁端弯矩调幅不仅要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同时也应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

12.烈度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13.当8、9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

14.用防震缝把建筑划分成规则结构后,防震缝宽度按较高建筑的高度确定。

15.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方案。

16.烈度越高的地区,土层越容易液化。

17.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震害多发生在柱端、梁端 和梁柱节点核芯区。一般地说,柱重于梁,柱顶重于柱底,内柱轻于角柱。

18.对于饱和土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6、7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 可按8度考虑。

19.在第一阶段设计中,取第一水准(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20.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结构抗震设计》在线平时作业2-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1.地震发生时第一个地震波的发源点称为
A.震中
B.震源
C.震中区
D.发震区

2.在框架结构的梁柱连接构件中,
A.梁柱可以随意相交
B.梁柱中心绝对不能偏心
C.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1/4
D.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梁宽1/4

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7度时,多层砌体房屋的最大高宽比为
A.2.0
B.2.5
C.3.0
D.不受限制

4.设防烈度是
A.多遇烈度
B.基本烈度
C.罕遇烈度
D.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

5.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6.设防烈度同为7度的两栋完全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一栋建造于II类场地上,另一栋建筑于III类场地上,两栋结构的抗震等级
A.相同
B.II类场地的高
C.III类场地的高
D.两者之间的比较不能肯定

7.位于下列何种地震烈度区划范围内的建筑应考虑抗震设防?
A.5~10度
B.5~9度
C.6~10度
D.6~9度

8.在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多层建筑结构的基本振型(第一振型),其振动特点之一是
A.振动频率最大
B.振动周期最大
C.各质点位移接近抛物线
D.各质点位移可忽略不计

二、判断题 (共 12 道试题,共 60 分)
9.弹塑性变形验算是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

10.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求作整体弯曲验算,而是通过限制房屋的总高度来保证的。

11.构造柱、芯柱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柱。

1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13.砌体房屋、多层内框架砖房和底层框架砖房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4.当8、9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

15.《抗震规范》要求: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进行判别。

16.某框架房屋高度为23m,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具体情况必须设置防震缝,则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为130mm。

17.土的类型即为场地土的类型。

18.地质年代愈久的土层,抵抗液化的能力愈差。

19.土中粘粒含量增加,抵抗液化的能力增强。

20.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结构抗震设计》在线平时作业3-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1.框架梁截面尺寸应符合的条件之一为
A.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B.截面高宽比不宜小于4
C.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大于4
D.梁截面尺寸的确定一般与梁剪力设计值的大小无关

2.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必须设置防震缝时,若高度不超过15m,缝宽可采用
A.70mm
B.80mm
C.90mm
D.100mm

3.概念“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建筑物可按非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物进行计算和构造”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的
C.对甲类建筑不正确,对乙丙丁类建筑正确
D.对甲乙类建筑不正确,对丙丁类建筑正确

4.某18层普通高层住宅需进行抗震设防,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为
A.甲类建筑
B.乙类建筑
C.丙类建筑
D.丁类建筑

5.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取决于
Ⅰ、建筑的重要性      Ⅱ、设防烈度
Ⅲ、结构类型          Ⅳ、建筑装修要求
Ⅴ、是否为规则结构 Ⅵ、使用活荷载的大小
A.Ⅰ、Ⅱ、Ⅲ、Ⅳ
B.Ⅱ、Ⅲ、Ⅳ、Ⅴ
C.Ⅲ、Ⅳ、Ⅴ、Ⅵ
D.Ⅰ、Ⅱ、Ⅲ、Ⅴ

6.框架填充墙与框架柱拉结的作用是
A.避免地震时填充墙闪出倒塌
B.避免地震时填充墙开裂
C.提高填充墙砌体的强度
D.提高框架柱的承载力

7.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
A.满足抗震横墙的承载力要求
B.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时的刚度要求
C.保证房屋的整体性
D.保证纵墙的稳定

8.场地类别的划分原则是
A.按场地土类别划分
B.按土层的剪切波速划分
C.按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D.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二、判断题 (共 12 道试题,共 60 分)
9.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0.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0度 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11.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12.位于8度区的两个相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元,中间设有防震缝,已知两个结构单元的高度都是45m,则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为270mm 。

13.一般情况下,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14.用防震缝把建筑划分成规则结构后,防震缝宽度按较高建筑的高度确定。

15.某类房屋的震害指数越大说明该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越好。

16.影响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中粘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地震烈度等。

17.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30年设计基准期超过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

18.规则结构对房屋平面形状的要求为: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大于其宽度,且不大于该方向总长的50%。

19.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20.对建筑装修要求较高的房屋和高层建筑 ,应优先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抗震墙结构。

在线作业 离线作业 论文咨询 在线考试 旺旺客服 微信二维码